哎,你听说了吗?那个北溪管道爆炸的事儿,最近又有新进展了。我前两天刷手机,看到新闻说有个乌克兰人被抓了,名字叫谢尔盖库兹涅佐夫,49岁,以前在乌克兰军队干过,还是个上尉,后来退役了。这人现在被意大利警方给扣了,就在里米尼,他带着家人去度假,刚住进酒店,宪兵就上门把他带走了。你说这事儿整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
你想想,2022年9月26号,北溪一号和二号管道在波罗的海底下炸了,当时全世界都懵了。两条大管子,一前一后响,天然气哗哗地往海里喷,那场面,谁看了都得吓一跳。那可是德国一半的天然气供应啊,就这么断了。冬天快到了,欧洲人取暖都成问题,气价蹭蹭往上涨。可谁干的?没人认账。德国、丹麦、瑞典一块儿查,查了两年多,也没个准信儿。现在好了,终于有人被揪出来了。
据说这库兹涅佐夫不是自己动手炸的,他是“管事儿的”。整个行动七个人,他是头儿,负责协调船员、潜水员、爆破专家,啥都归他安排。他们用的是一艘叫“安德罗米达”的游艇,从德国吕根岛的维克港出发,偷偷把炸药运到博恩霍尔姆岛附近。那地方水深七八十米,他们把装了定时器的高爆炸药安在管道上。炸药是黑索金和奥克托今混合的,威力不小,每枚十几到二十多公斤。这种操作,没专业背景根本干不了。你说他一个退役军官,哪来的这些资源?船、炸药、技术,哪一样都不是小老百姓能搞到的。
更离谱的是,这人2022年5月就被雇了,那时候俄乌冲突刚打起来没多久。他用乌克兰护照,从波兰订机票、订酒店,以为这样能掩人耳目。结果呢?人家德国检察院早就盯上他了,通过国际刑警发了通缉令。他一到意大利,信息就被锁定了,住进酒店没多久就被抓了。现在人关在意大利,9月3号要开听证会,讨论要不要把他引渡到德国。他自己说了,“不自愿引渡”,意思就是死扛,不想去德国受审。
你说他是不是想赖?可能吧。但他一个人能干这么大的事?我寻思着,背后肯定有人撑腰。你想想,炸北溪管道,谁最高兴?俄罗斯气出不去了,欧洲气不够用了,结果美国液化天然气卖疯了,价格翻倍。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美国那边早有人爆料,说拜登政府秘密策划了这事,就是怕德国太依赖俄罗斯,不肯全力帮乌克兰。虽然美国死不承认,但这种说法一直有市场。
俄罗斯那边早就炸了。他们直接把这事定成“国际恐怖主义”,还多次要求德国、瑞典、丹麦给爆炸数据,结果人家根本不理。莫斯科觉得这是西方在包庇真凶,证据都被捂着。你说这事儿怪不怪?管道炸了,受害的是欧洲老百姓,可掌握线索的几个国家,调查结果却一直藏着掖着。是不是怕查到最后,牵出自己人?
还有更邪乎的。意大利人现在还在查他跟今年二月萨沃纳港一艘油轮爆炸有没有关系。那船据说是“影子舰队”的,运的是俄罗斯石油。如果这两件事真是一伙人干的,那这库兹涅佐夫干的就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针对俄能源设施的破坏行动。这就不是个人犯罪了,更像是某种隐蔽战线的任务。他懂战术、有资源、有组织,背后没国家机器支持,根本不可能。
现在最大的悬念就是引渡。意大利法院要是真把他交给德国,那审讯过程可能会爆出更多内幕。但问题是,德国会不会深挖?毕竟这事牵扯太大,搞不好会动摇整个北约的信誉。库兹涅佐夫要是真开口,会不会说出谁下的命令、钱从哪来、设备怎么运的?这些细节,可能比炸管道本身更让某些人害怕。
说到底,这事儿已经不光是个案子了。它是地缘政治的产物,是能源战争的一部分。北溪一炸,俄罗斯损失了市场,欧洲失去了稳定能源,美国却赚得盆满钵满。谁是最大受益者,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库兹涅佐夫被抓,可能是整个事件浮出水面的第一步,但也可能只是个替罪羊,最后所有线索都断在他这儿。
他现在嘴硬不引渡,也许是想争取时间,也许是有人告诉他“扛住就行”。但纸包不住火,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永远瞒下去。国际社会盯着呢,俄罗斯不会善罢甘休,独立记者也在深挖。西摩赫什那样的调查记者,早就把美国的角色写得清清楚楚。就算官方不认,历史总会留下痕迹。
这案子接下来怎么走,还得看欧洲各国的态度。是真想查清真相,还是只想找个背锅的把事情了结?如果真要公正审判,那就得允许俄罗斯参与调查,公开所有证据。否则,这场审判只会加深东西方的对立,让信任进一步崩塌。毕竟,一条天然气管道炸了,炸掉的不只是钢铁和水泥,更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互信。
你说,这事你怎么看?你觉得这库兹涅佐夫是主谋,还是替罪羊?背后到底有没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要是你,你会不会相信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