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求实现航空工业全面自主的背景下,俄罗斯于2025年6月26日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首架完全由俄罗斯国产部件制造的MC-21-310干线客机成功完成了其首次飞行。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俄罗斯在民用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更被视为其应对西方制裁、重塑本国航空产业链战略的关键一环。
四年磨一剑:从国际合作到全面国产
据报道,这架全俄产MC-21-310飞机从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机场(ZIA)起飞,在空中飞行了四个小时后,平稳返回并降落在同一机场。茹科夫斯基机场是俄罗斯众多航空航天研发机构的所在地,此次首飞选择在此进行,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MC-21系列客机的原始版本早在2017年便已首飞,当时其设计融合了大量西方供应商的先进技术和部件。然而,自2022年初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面对西方国家广泛的制裁,俄罗斯国防集团Rostec决定对该机型进行彻底的“去西方化”改造,用国产部件全面替代所有外国制造的组件。
展开剩余64%其中,最核心也最具挑战性的替代,无疑是飞机的“心脏”——发动机。原版MC-21选用的是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ratt & Whitney)的发动机,而在新的MC-21-310型号上,则换装了由俄罗斯自主研发的全新PD-14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此次首飞的成功,证明了这款国产“心脏”已具备驱动新一代客机的能力。
挑战与现实:取证延迟与交付计划调整
尽管首飞成功令人振奋,但MC-21-310的国产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该机型的适航认证过程已历经数次推迟,目前预计将在2026年夏季完成。取证的延迟,直接影响了其商业化运营的步伐。
作为该机型的启动用户,俄罗斯政府控股的旗舰航空公司——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Aeroflot)的接收计划也随之调整。根据最新计划,该公司预计在2026年底至2030年间接收多达108架MC-21-310飞机,这几乎是该时间段内原定接收数量的一半。根据ch-aviation数据库的数据,俄航总共订购了198架MC-21-310,剩余的90架预计将在2030年之后交付。交付计划的调整,反映出从原型机试飞成功到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和交付,仍有大量工程和供应链方面的挑战需要克服。
“国产化”双子星:与苏霍伊超级喷气机并肩前行
MC-21-310的“国产化”并非孤例,它与俄罗斯另一项重要的民用飞机项目——苏霍伊超级喷气机SJ-100(Superjet SJ-100)——共同构成了俄航空工业进口替代战略的“双子星”。SJ-100支线客机也经历了类似的大规模部件国产化替代过程,其首架完全由俄罗斯国产部件制造的型号已于2023年8月成功首飞。这两个并行推进的项目,清晰地展示了俄罗斯在面对外部压力下,建立独立自主、不受制于人的民用航空工业体系的坚定决心。
结语:里程碑式的成就与漫长的未来之路
全俄产MC-21-310的成功首飞,无疑是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在技术自立自强道路上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就。它证明了俄罗斯有能力整合国内资源,攻克包括先进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关键技术瓶颈。然而,这一里程碑也仅仅是漫长征途的开始。未来,该项目仍需面对严格的适航认证、提升产能、稳定供应链以及赢得市场信任等多重考验。俄罗斯能否将技术上的突破成功转化为商业上的规模化成功,真正实现其民航干线客机的独立自主,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发布于:河南省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