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选择题,摆在了19岁的曾凡博面前。残酷,且现实。
一边,是CBA母队北京首钢早已备好的顶薪合同,白纸黑字,起步价接近600万人民币。一边,是NBA发展联盟(G联赛)那份勉强糊口的合同,算上所有奖金,撑死了也就1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70万出头。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笔账,但凡会按计算器的人,都算得明白。
就在10月15号,布鲁克林篮网官宣裁掉曾凡博。这个夏天,小曾拖着还没好利索的腰伤,一头扎进那个全世界篮球手都向往的最高殿堂,拿到了一份Exhibit 10合同。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是一张季前赛的临时体验卡,随时可能被注销。
果不其然,两场季前赛,他就像个匆匆的过客。第一场,捞到了10分钟垃圾时间,连一次像样的出手机会都没有,数据栏里挂着尴尬的0分,外加1次抢断和3个犯规。第二场,更直接,主教练大手一挥,DNP(Did Not Play),板凳坐穿。
然后,就是那条冷冰冰的裁员通知。梦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现在,未来之路在他脚下分成了两条岔道。
第一条路,回国。回到他熟悉的北京首钢。这里有球迷的簇拥,有媒体的聚焦,更重要的是,有一份能让他瞬间跻身国内顶流球员收入行列的合同。按照CBA的薪资规则,他能拿到的D类顶薪,一年600万。这还只是账面上的,考虑到他的潜力和商业价值,各种代言、活动只会多不会少。在这里,他是“全村的希望”,是球队未来的基石,是战术板上需要被认真研究的核心。他不用担心语言障碍,不用在异国他乡感受孤独,更不用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机会,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却看不到明天。
第二条路,留下。留在美国,去篮网下属的G联赛球队——长岛篮网队报到。这里的薪水,70万人民币,在北京这种城市,可能连一套像样房子的首付都凑不齐。更要命的是,G联赛压根不是什么球员的温柔乡,那地方就是个残酷的“饥饿游戏”场。几百号天赋异禀、身体素质爆炸的“莽汉”,为了得到NBA球队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征召名额,在场上拼得你死我活。数据和个人表现高于一切,没人会给你做球,没人会帮你挡拆,人人都是为了自己那份合同在玩命。受伤风险?看看在长岛篮网受过重伤的崔永熙就知道了,那是个能把人吞噬掉的地方。
说句不好听的,留在G联赛,就是一场豪赌。赌自己的身体能扛住猛兽级别的对抗,赌自己能在混乱的单打战术中脱颖而出,赌某个NBA球探能在某个夜晚恰好看见你灵光一现。这种赌局的赔率,低得可怜。周琦当年在火箭下属球队毒蛇队的经历,早就给后辈们提了个醒。
网上的评论区,已经吵翻了天。
“回来吧!跟周琦、赵睿联手,首钢这赛季真有希望冲冠军!”
“能力还差得远,别硬撑了。在CBA当个绝对主力,稳稳当当赚钱不好吗?”
“G联赛太危险了,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图啥啊?”
当然,也有声音在说,梦想无价。
可现实,早就给所有东西都标好了价格。当梦想的价格是每年530万人民币的差额,外加巨大的受伤风险和不确定性时,任何一个理性的人,恐怕都得掂量掂量。我们总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用“为国争光”“坚持梦想”这样宏大的词汇去绑架运动员。可我们忘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者。
周琦当年的选择,一度被口诛笔伐,但现在回过头看,谁又能说他错了呢?兑现全部天赋固然伟大,但万一天赋没兑现,钱也没赚到,一身伤病,球迷会给他补偿吗?不会。球迷只会留下另一句“他不行”的嘲讽,然后去追捧下一个天才。
对于曾凡博而言,NBA的门,并没有完全焊死。但他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他目前展现出的对抗能力和技术稳定性,距离NBA的轮换阵容,还有着肉眼可见的鸿沟。这条鸿沟,是在CBA的高强度对抗和核心战术地位中去填补,还是在G联赛的边缘挣扎中去跨越?
这道题,最终的答案,只能由曾凡博自己来写。他的工作室说,他会先回美国,把身体恢复到100%,再评估下一步计划。这是一个成熟的信号。
或许,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前进”。先在国内联赛证明自己是无可争议的强者,再去冲击那个更高的舞台,可能才是一条更稳妥、也更光明的路。毕竟,篮球是青春饭,而生活,是一辈子的事。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正规网上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